南朝梁人撰写的《续齐谐记》记载:“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,是日投汨罗江死,楚人哀之,乃以舟楫拯救。端阳竞渡,乃遗俗也。”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“五月五日竞渡,俗为屈原投汨罗日,伤其死,故命舟楫以拯之……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。”从中不难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是龙舟运动的起源阶段,其活动还停留在祭祀风俗上,直到晋朝时期,才出先“竞渡”一词,周处的《风土记》记载:“端午烹骛角黍……竞渡。”这可能是该词的早出处。这意味着龙舟运动中的竞技目的已经初现雏形,规模逐渐壮大。
南朝梁代吴均所撰《续齐谐记》中关于屈原投江与端午竞渡的记载,出自该书的现存十七条故事之一。其中“五月五日做粽祭屈原”的典故,是后世端午节起源的重要文本依据。
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《荆楚岁时记》详细记录了荆楚地区五月五日竞渡的习俗,明确指出此俗源于屈原投江后民众划船救赎的集体行为,并描述了地方官员与士人观礼的盛况。
周处的《风土记》提及端午竞渡的习俗,表明龙舟竞渡的竞技目的在晋代已初具雏形,并与祭祀活动结合。目前《风土记》的佚文散见于《初学记》《太平御览》等唐宋类书,以及《齐民要术》等农学典籍中。《初学记》卷四引《风土记》称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