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龙舟文化
助力产业发展
龙跃两岸海,舟竞百年俗 —— 香港与台湾龙舟竞渡文化巡礼
2025-04-09
在香港与台湾,龙舟竞渡不仅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,更是两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香港,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,保留着独特的龙舟传统,如“放纸龙”祈福、龙舟祭祀和游龙舟水等,承载着人们对健康、顺景和好运的祈愿。台湾的龙舟竞渡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从清乾隆年间的首次竞赛到日本统治时代的演变,再到如今宜兰县礁溪乡二龙村传承百年的竞渡活动,展现了龙舟文化在宝岛台湾的顽强生命力。

香港龙舟

在香港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,依然保留着不少端午节的传统民俗,如举行龙舟竞渡、“放纸龙”仪式、用龙舟进行祭祀、游龙舟水及吃粽子等。香港人将划龙舟称为“扒龙舟”,这个习俗由来已久,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是1919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的,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,近些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。人们普遍相信,龙舟具有灵性,扒过龙舟后会身体健康、全年顺景。在每次龙舟赛前,人们还会举行简单而隆重的“放纸龙”祈福仪式。纸龙身上印有“一帆风顺”等标语,祈求赛事顺利、风调雨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说到龙舟祭祀,大屿山大澳的龙舟祭祀还神仪式不得不提。五月初四早上,人们前往大澳各庙宇请神。到端午节当天,人们会一大早将神像放在龙舟上,沿着各水道巡游,岸边居民会焚香拜祭,巡游完毕就会送神回庙。而在西贡、大埔、香港仔等地的部分村落则有午夜划龙舟纪念祖先的习俗。龙舟寓意吉祥,因此村民们都认为龙舟滑过的水是“大吉水”。四面环海的香港,沙细水清的海滩比比皆是,而端午节正值夏天,烈日炎炎,很讲“好意头”的香港人都会在端午假日到“龙舟水”里浸一浸、游一游。人们相信游“龙舟水”可以洗去霉气、辟走邪气、带来好运,祈求合家平安。


 香港1.jpg

“龙腾大湾区·龙舟文化巡礼”聚焦大湾区“9+2”城市的龙舟文化特色,勾画大湾区龙舟文化群像,展现“人文湾区,一水同舟;万众一心,赛龙夺锦”的精神内涵。香港2.jpg

澳大利亚选手:澳大利亚的龙舟赛的比赛规模已经很大了,但香港的规模就是巨大,让人非常震憾。香港3.jpg香港4.jpg

在香港仔举办的龙舟竞渡,是香港历史为悠久的龙舟赛事,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。比赛由区内渔民社群筹备,保留着传统的渔民龙舟文化,沿岸停泊着许多装点精美的渔船,现场气氛相当热闹。


台湾龙舟

台湾也很早就举行端午竞渡。台湾通史说,在淡水,台南和高雄等近海地区,沿海竞斗龙舟,寺庙海舶皆鸣锣击鼓,谓之龙船鼓。从前台南商务盛时,郊商各据金制锦标,每标值十金,先数日以鼓吹迎之,各选健儿斗捷,观众满岸,数日始罢。
        据说台湾的龙舟赛始于台南市。根据民间资料,台湾次龙舟竞赛是在清乾隆二十九年,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的华法寺的半月池内友谊性龙舟竞渡,而且大部份是女性参加。到了日本统治时代龙舟竞渡改由当时的市政厅主办,在五条港---关帝庙港、妈祖宫港、佛头港和水仙宫港举行。并以西罗殿为主办场地。后来竞渡活动一度因故分为两地举行,直到台南运河完工以后,才重新合而为一,台湾地区的龙舟竞渡,已具有一百八十多年历史的宜兰县礁溪乡二龙衬所举办的值得一提。二龙村是由淇武兰、洲仔尾两地合起来的。相传早年的二龙洞经常溺死游水的孩子,上游的淇武兰与下游的洲仔尾村民认为是河神作祟,提议在河中竞渡龙舟来祭拜河神,这个风俗就此传了下来。


台湾1.jpg

洲美里位于外双溪和基隆河交汇处,于清朝乾隆年间开垦。据屈原宫了解到,当地百姓奉祀屈原的历史要追溯到1721年,当时一位郭姓先民从家乡福建漳州龙海渡海来台,随身背负屈原神像,落脚洲美里后逐渐成为当地民众的共同信仰。


台湾2.jpg

台湾的端午节习俗,是古时大陆人们移居到台湾岛,而传带过来的。刚移居过来的人们,因无法适应瘴疠之气、多变气候的风土病,所以通过端午节祭祀,来祈求身体健康、辟邪驱鬼。祛除瘟疫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台湾端午节已经融合了,许多台湾本地特色,让端午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


台湾3.jpg

‍海峡两岸42支队伍齐聚厦门参加2024年第十七届“嘉庚杯”“敬贤杯”海峡两岸龙舟赛暨第九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,其中大陆25支,台湾17支。




        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!

13942807322 15041163789
ccpadragon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