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舟说唱——岭南水乡的韵律史诗
龙舟说唱,这一流淌在珠江三角洲的民间说唱艺术,自明代末年萌芽,至清中叶蔚然成风,被誉为粤方言区具生命力的歌谣形式。其起源之说充满传奇色彩:或言顺德龙江一落魄子弟改良木鱼歌腔调所创,亦传为端午龙舟竞渡时祈福之词演化而成。艺人们手持雕龙长棍,胸挂小锣小鼓,以徒歌清唱穿梭于茶楼、渡口与古榕之下,用七言韵文铺陈世间百态。
曲目内容包罗万象,既有《八仙贺寿》等神话寓言,亦有《昭君和番》等历史演义;既传唱《柴米夫妻》的市井温情,亦讽喻《赌仔回头》的人生况味。辛亥革命时期,龙舟更化身为“社会龙舟”,以《缫丝女自叹》等曲目针砭时弊;新中国成立后,创新之作如《甘竹滩上抒豪情》融合时代精神,并尝试引入女演员、对唱形式及乐队伴奏。
龙舟说唱以简朴流畅的腔调、灵活自由的格律,承载着岭南人的悲欢与智慧。然时代变迁下,这一“一腔一调”的民间艺术渐趋沉寂,唯余泛黄曲本与老艺人的零星记忆,诉说着水乡文化的独特韵味。
2025-04-11